愿将一梦到红楼——改琦和他的红楼梦中人

保密观 2023-07-07 07:52:16

《红楼梦图咏》绘于清嘉庆年间,不仅是史上第一部《红楼梦》画册,亦是诸多《红楼梦》绘本中最为精妙著名者,尤为历代文人、画家及学者推崇。

笑问十年,前事只模糊

曹雪芹去世后十年,改琦出生,其身世与曹雪芹相仿,俱是出身没落贵胄之家,才华横溢而蹉跎一生。


(资料图片)

嘉庆道光时期政治腐败、世风低迷,蝇营狗苟之辈壅塞仕途,高洁清正之士屈于市井。康乾盛世徐徐落幕,身在世间,恰如红楼梦醒,眼见得曹雪芹笔下繁华落尽的苍茫黯淡成真。改琦诗意、画风均近红楼,诚是世事使然,而与雪芹、宝玉心神相通,不知不觉中沉郁悲凉现于笔端,亦未可知。

改琦的画风追摹唐宋,上承周(昉)李(公麟),擅用铁线游丝勾勒仕女,线条飘逸出尘,人物纤巧秀丽,称颂一时,时称“改派”。改氏红楼题材作品目前可见共50幅,绘有55位红楼中人,是他的巅峰之作,“唯《红楼梦》为平生杰作,其人物之工丽,布景之清雅,可与六如(唐寅)、章侯(陈洪绶)抗行”。

一样卷中人,可惜颜如玉

这部图册是改琦对《红楼梦》高度凝练之后的还原、演绎,是公推最为接近原著意境的作品。它并不以宏大华丽的构图炫人眼目,而是凭借对原著的深刻理解,抓住叙事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瞬间,精心设计场景、视角、时间、事件、动作,采取平视构图,令观者犹如身处大观园中,正目睹梦中情节发生,更加耐人寻味,更加引起共鸣,体会画中人物神韵。

如元春一图,令人不禁想起晚唐宫词——“宫花寂寞红”,《红楼梦》中并无此情此景,但却暗合元春的判词“二十年来辨是非,榴花开处照宫闱”,雕栏外,五月盛夏,榴花如火,更衬托出那个孤单背影的落寞。

改琦笔下的湘云醉卧,布景、姿态、神情、构图堪称绝响,墨笔勾勒的线条中似乎传来阵阵花香,黑白两色中亦有姹紫嫣红,可说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。

三生鸿爪,一昔留痕

改琦亦有抛却情节、任性表现好恶的作品。王熙凤这一人物,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她首次出场时的情景:“一双丹凤三角眼,两弯柳叶吊梢眉,身量苗条,体格风骚,粉面含春威不露,丹唇未启笑先闻。”原著中也多表现的是凤姐在人前快言快语、开朗果决的泼辣形象。

改琦偏偏要画独处时卸下所有伪装的熙凤,只见她手托茶盏,嘴唇紧抿、双眼微闭,一袭华服遮去了全部身体特征,更显得表情木讷、心思阴沉。虽与原著文字大相径庭,但也确是洞若观火,将王熙凤的阴暗面显露无遗。

图左:王熙凤 图右:小红

四等丫鬟小红,抓住一切机会与命运抗争,终被凤姐赏识,成了她的得力助手,后来又嫁给了贾芸,翻身做了主人。改琦在描绘小红时,选取了她最为真情流露的时刻,描绘了一个拿着手帕苦苦等待情郎的痴情少女,她的所作所为、动机目的均隐没褪去,只是一个令人怜惜的单纯姑娘。

在改琦的眼中,红楼十二钗正副册的排序、书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均不重要,《红楼梦》中地位超然的一僧一道,贾府最高掌控者贾母、贾政都被排除在画册之外,只有那些最灿烂、最鲜活,最能引起共鸣和同情的人物才值得他潜心描绘。从某个角度而言,他对《红楼梦》的主旨进行了扬弃、升华,对人性、自由有着超越时代的认知。

自古以来,中国文士都有酬唱题咏的传统,在笔墨书画之间,寻求精神上的互通与交流。改琦去世四十年后,淮浦居士将人物图与题咏合为一册,名为《红楼梦图咏》,刊行于世。

(点击封面即可购买)

金城出版社“传统艺文生活经典系列”中的这版《红楼梦图咏》,书画题咏各擅胜场,且每首诗词都附有吟诵音频,接续百年文风之雅事。

推荐阅读

(点击封面 即可购买)

本期编辑:车帅

标签:

广告

Copyright ?   2015-2022 西方商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